目前分類:植髮 (10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醫生,今天主要來是要看頭皮的問題,頭皮很癢常常會抓,也很會掉頭髮,最近感覺頭髮有點少,加上老爸跟舅舅都是’禿頭,很怕是雄性禿,醫生你可以幫我看一下,我這樣到底是雄性禿還是因為脂漏性皮膚炎掉頭髮,該怎麼治療比較好,我這樣頭皮容易養還能夠植髮嗎?」

――――――――――――――――――――――――――――――――――-

 #禿頭 #脂漏性皮膚炎 #植髮 

通常在皮膚科聽到病人說要看頭皮的問題,心裡多已經有數其中一大部分是要看頭髮有沒有變少,只是病人大多是把話題繞了一圈才轉到主題。

 

別看頭髮好像無關輕重,可是當禿頭發生在自己頭上時,一開始一定是會否認,心想我不會禿頭吧,尤其是家裡面沒有看起來明顯禿頭的人,或者是網路文章看太多,覺得看不出來有M型禿或是地中海禿頭的就不是雄性禿的病人,總是會找其他理由來解釋自己的頭髮稀疏。

 

等到看了醫生,被醫生診斷成雄性禿時,估計還是有三分之一的病人還存有懷疑的心態,想說我研究了這麼久,都不像是雄性禿,怎麼醫生你看了沒幾分鐘,頭摸了兩下就可以診斷我是雄性禿。

 

話說雄性禿的診斷在男性真的不困難,因為典型的部位就是前額,頭頂跟地中海三個部位頭髮減少,其他頭皮的頭髮密度都維持正常,也因為禿頭的形狀很特別,所以雄性禿的另一個名字就叫雄性型態禿,對不起,型態禿這名詞太專門,不太容易懂,那打個比方好了,你如果不看一個人的臉,光喵一眼看一個人的髮型跟身影正確判斷出一個人是男生或女生的命中率會有多高?應該有九成九以上對吧,這跟一個醫生要一眼看出雄性禿的機會是一樣的.

 

只是很多病人苦惱了好幾年去見醫生,看到醫生只瞄一眼摸兩下頭就說是雄性禿,心裡的OS肯定是不會吧,怎麼這麼快就宣判死刑.........

 

再加上很多雄性禿的病人也都合併脂漏性皮膚炎,頭皮又紅又癢,還有頭皮屑,一搔抓頭皮常會看到頭髮掉下來,這當然會讓人合理懷疑脂漏性皮膚炎會掉頭髮。

 

不過這些抓癢就掉的頭髮,其實老早就掛在頭皮上等著脫落,也就是要準備休息重新再出發的頭髮,休息一下而已,只是因為抓癢就掉在你面前看起來格外嚇人。

 

雄性禿的頭髮就不一樣了,這些雄性禿的頭髮掉了再也長不出頭髮或是越長越細,而脂漏性皮膚炎根本沒這問題,再長出來的頭髮一樣會變長變粗,所以根本不用擔心脂漏性皮膚炎會讓頭髮越來越少。

 

另外脂漏性皮膚炎還會產生很多頭皮屑,坊間有很多機構會用放大鏡顯示在電腦螢幕上來告訴你這些堆積在毛孔上的皮屑是害頭髮長不出來的兇手,其實正常的頭髮並沒有那麼脆弱,植髮手術時為了掩飾疤痕,還故意將一邊的表皮蓋在另一邊的毛囊上面,這樣將來疤痕裡就會長出頭髮讓別人不容易一眼看出破綻,想想看頭髮都能穿透硬邦邦的疤痕長出來,怎麼會怕一堆鬆垮垮的頭皮屑呢?

 

脂漏性皮膚炎不會造成掉髮,也不影響手術結果,只是手術前頭皮如果有一堆頭皮屑,醫生要在一堆碎屑跟頭髮之間裡找出縫隙植髮肯定會相對棘手, 所以一般醫師多會先幫病人先控制好脂漏性皮膚炎的發炎狀況再幫病人手術,當然如果你的植髮醫師本身就是皮膚科醫師那就更理想啦XD。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頭髮 #一例一休 #休止期

 

 

沒錯,頭髮也跟人一樣需要休息的,只是頭髮不用加班,如果給頭髮壓力太大,要它加班,它不會直接跟你要錢,但會跟你抗議,抗議的方式就是掉頭髮,當頭髮越掉越厲害時就會逼得你不得不去看醫生,這可是要花錢還不一定能夠解決的問題。

 

所以身為頭髮主人的你怎麼能不多了解一些頭髮的生長,要不然連哪一天頭髮開始罷工了你也只能乾著急地說不要不要。

 

跟人比較起來,頭髮可是辛苦多了,我們是週休二日,頭髮呢?3到7年才能夠休息一次,這麼久才才放一次假當然要休息久一點才過癮啊,頭髮一般而言一次休息就是3個月,比我們的暑假還長。

那你一定會問,那頭髮休息在做什麼呢?休息就是什麼也不做,好好睡覺。所以進入休止期的頭髮真的是不會生長,一直維持原來的長度,就像冬眠一樣,乖乖地三個月一動也不動。

 

在休息這三個月時間裡面,頭皮下面的毛囊細胞重新養精蓄銳,等時間到了再重新開始打卡上班長頭髮。

 

不過等冬眠醒來重新生長的頭髮就有不同的命運,大多數是把舊的頭髮踢開,也就是我們常見到的掉頭髮,重新長新的頭髮出來,新的頭髮因為是剛長的,通常比較短,而且也因為是新長的,頂端看起來會比較尖,在訪大鏡下看起來像是剛削好的新鉛筆。

 

另一種剛睡醒的毛囊不會把舊的頭髮趕走,就接著讓原來在毛孔裡的頭髮繼續生長拉長便是。

 

有趣吧,頭髮看起來不過是一根根粗細差不多的小玩意,可是其實跟人一樣,每個都是命運大不同。

 

就像住在同一個毛孔裡的頭髮家族(這些擠在同一個洞裡的頭髮就是醫學上說的毛囊單位 follicular  unit), 也是有些在長,有些在睡覺,有些頭髮掉了正在神隱 ,連住在一起的頭髮也是各玩各的。

 

所以這樣你就可以了解為什麼剪頭髮要找好的髮型設計師很重要,因為頭髮並不是整頭的頭髮一起同步生長,如果是這樣那頭髮的層次永遠不會變亂,只是往下位移而已,如此一來設計師的工作也就簡單多了,只要照著原來長度剪掉一樣的長度就可以讓層次回到原來的位置就行了,可是事實上並沒有這麽簡單,頭髮的生長是有些變長,有些不長,有些脫落休息,而且是東長一點西長一點,所以到後來,如果不整理就會像雜草叢生。

 

一定有人會問,我怎麼知道哪些頭髮是生長期,哪些頭髮是休止期?簡單說,如果可以看到頭髮一直在長,那就是生長期,如果一直停在固定的長度不會變長,就是休止期。

 

可是一般人應該沒有這本事,因為你得一直盯著那根頭髮才行,結論是太累了。

 

如果真的想追根究底,倒是可以在頭皮上打個小刺青,把這一小區的頭髮剃短,每天照相,把這些頭髮位置標明清楚,連續看個幾天,就可以知道哪些是一直在長的頭髮,哪些是在睡覺休息的頭髮。

不過休息的頭髮只是休息,就像一例一休之後還是會回到工作崗位繼續上班,而不是離職不幹。如果要知道頭髮為什麼會變少,光曉得頭髮會休息還不夠,還要知道頭髮為什麼會脫落,變細,變少。就最常見的雄性禿而言,其實禿頭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頭髮大量脫落,也不是頭髮休息不會再長,而是頭髮生長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短,沒有足夠的時間長大,當然幼苗永遠是幼苗,沒有辦法長成大樹囉。

 

休假不等於離職,雖然有可能休息久了就不想上班,這點頭髮跟人倒是很像,暫時的逃避不可恥,但是逃避久了很容易就gg了。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lex-rodriguez-762074_1920.jpg

他一進診室的門劈頭就抱怨:“醫生,為什麼我植髮之後,一開始改善不少,但最近又開始掉頭髮,外面不是一堆人都說治療雄性禿,只有植髮能夠一勞永逸?”

踢公背啊,怎麼又來一個沒有把話聽清楚就決定要手術的病人,是之前的人沒說清楚,還是病人只想聽得進去自己想聽的話,聽到“一勞永逸”四個字就醉了。

遇到這樣的病人一定得先沉住氣,慢慢跟他解釋為什麼。

“假設你原先在頭頂有五千根頭髮,我再幫你種五千根頭髮上去,這樣總共有一萬根頭髮對吧?“

他有點不情願地點頭,應該是心想,這不是小學算數嗎?

“這所有的頭髮都是你自己的頭髮,不管是原來的,或是後來被醫生種到前面來的,都是你自己的頭髮,髮質都差不多,無法分辨這倆者之間的差異,對吧?”

“如果還有繼續掉髮的情況,肯定你也很難分辨哪些是種上去的掉下來的,還是你原來在頭皮上的頭髮掉下來的,對吧?“

說到這樣,好像在幫前人緩頰,說是也是啦,不過重點來了。

”原來在頭皮上的頭髮會繼續被雄性賀爾蒙影響繼續掉落,種上去的不會萎脫落,可是兩者無法區分,
所以你會覺得好像是種上去又還在掉,沒有解決根本的問題“

這回他總算像是聽懂了,臉上的表情也沒有那麼緊繃。

這位搖頭先生總算露出願意溝通的表情,不是一開始興師問罪的模樣,當然要趁機說得更清楚一些讓他了解事情的真相。

“你會覺得頭髮又變少的問題並不是植髮之後種上去的頭髮繼續掉,而是因為你沒有照顧好原有的頭髮讓它們繼續被雄性賀爾蒙消耗,慢慢萎縮才造成的結果”

”喔喔,可是醫生,你怎麼知道掉的是哪一種頭髮呀,怎麼證明你說的是對的呢?“

這年輕人腦筋還算清楚,沒有被我三兩下就忽悠過去。

“是的,問得好,因為有人前額M型禿植髮後就不吃藥不擦藥,結果毛囊萎縮的狀況繼續惡化,只剩前額一排頭髮不會掉,活像蝙蝠俠的標記刻在前額上。”

“哇,那麼慘”

是的,如果沒有把整個治療搞清楚,貿然就開始手術,有些時候明明是喜劇最後也會變杯具的呀。

雄性禿是由遺傳性的體質造成的,手術沒辦法改變體質,只是把不受體質影響的後腦勺毛囊補到稀疏的部位,這些毛囊即便搬了家還是一樣可以變粗變長,生生不息,所以植髮才會成功。

不要再說一勞永逸了,這詞感覺是招來客人的好詞,但並不代表真相呀。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oney-256282_1920.jpg

坦白說,用價格來談實在不是一個好出發點,可是手頭不寬裕的時候,價錢又沒說清楚的話恐怕更傷感情。

 

基本上來講,FUT皮瓣術在目前市場上的費用上相教於FUE比較親民些。

 

不過大家也知道植髮要嗎就是以株數為單位或是以頭髮的根數(有些診所把幾根頭髮叫做幾毛)為單位計費。

 

因此總價就是取得的株數乘以單株的費用,或是根數乘以一根頭髮的費用。植髮講究的是密度,一旦面積大,密度又要高,需要很多頭髮就很傷荷包了。

 

最早80~90年代台灣的醫師開始從美國帶回植髮手術推廣時,跟美國的收費是一樣的費用,美國的單價一株是12美金,折合台幣400元,不過那個時代的植髮800~1000株已經是很不得了。

 

現在FUT雖然降到過去費用的1/4,可是整個技術提升,每一株毛囊都是按照原先毛囊的生長方式分割出來的(也就是所謂的毛囊單位),不會像早期的種植髮株一叢叢看起來不自然,又不雅觀,而且跟以前相比,現在動輒2000甚至3000株的植髮比比皆是,所以單次的植髮費用也不便宜,雖然一株的費用已經今非昔比,可是現在的成效可以說是更理想,不管在自然度或密度上,只要醫師懂得好好分配毛囊跟控制密度。

 

FUE因為是一株株取出毛囊,而且是由醫師人工或由機器人取出,醫師的人工成本不便宜,機器人高科技成本也把費用墊高, 如果是一樣的株數來植髮,選擇FUE相對會花比較多的費用。

 

但即便一樣的株數,FUE的效果有機會好些,因為FUE可以cherry  picking .  挑比較多根的頭髮的毛囊(容後詳述),所以術前醫師評估如果後腦勺的毛囊都是一株兩根三根的毛囊居多,或許選擇FUE會效果更好,或者是可以用比較少的株數來達成效果。

 

費用當然是很多人決定是否要手術的因素,相信醫師也都是希望病患做了之後滿意手術的結果建立自己的口碑,在價格跟結果之間做一個最理想的平衡的確需要醫師跟病患之間好好溝通,畢竟這真的是在太歲頭上動土對吧。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rew-cut-hair.jpg

這大部分都是短髮型男的困擾(當然現在或許也會有短髮靚女有類似的困擾,只是本人沒遇過)。

 

之前說過了FUT皮瓣術即便使用皮膚交疊縫合(trichophytic closure )可以讓疤痕只剩一條細細的將近1mm的痕跡。頭髮長的人當然沒有問題,可以蓋住,可是如果是習慣理平頭,把耳朵上方跟後腦杓的頭髮推剪到到只剩1mm長度的人那就只能選FUE,否則就很容易露餡讓後面的疤痕曝光。

 

所以如果是這種髮型顧慮,當然就是選FUE囉。

 

也不一定所有的短髮的人都是這樣想的。

 

如果之前剃短頭髮的目的是為了掩飾稀疏的髮量,一旦恢復相當的髮量還是想留長髮那就可以考慮使用FUT皮瓣術植髮。

 

最後再三強調FUE並不是完全不留痕跡,雖然坊間的宣傳是無痕,不適每個人都完全看不到痕跡,還是有些人後腦勺翻開頭髮仔細看可以看到有一點一點白色的疤痕,所以如果是真的術後還是希望後腦杓靠近頸部,或是兩側耳朵上方的頭髮藥推剪成只剩1~3mm長度頭髮的人,還是先跟醫師好好商量,告訴醫師平常自己剪髮的習慣讓醫師可以想辦法把傷口盡量留在頭髪會留比較長的地方,萬一還是真的留下痕跡至少還容易遮掩得住。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in-908619_1920.jpg

 

坦白說,怕痛的話選FUE就對了。

 

不是FUE就一點痛都沒有,也不是FUT皮瓣術的縫合就一定會痛到無法忍受。

 

但是相對於FUT皮瓣術需要切開又長又寬的傷口,FUE1mm的小傷口,以及沒有縫合拉扯傷口的張力,的確讓大多數考慮疼痛感的病人把FUE當成首選。

 

FUT真的那麼痛嗎?個人經驗如果醫師在縫合時使用可吸收線做皮下縫合把傷口拉扯的張力先固定住,表皮縫合時只要輕輕地用細線把表皮對齊,其實術後並不會那麼痛。

 

當然傷口的疼痛是主觀的感覺,跟個人對疼痛的忍受程度有關。

 

不過另一個有趣的臨床發現是頭皮越柔軟,FUT皮瓣術手術後越不會痛。

 

那什麼樣的人頭皮會比較柔軟?大部分的女生,跟部份的男生。個人感覺這一類人的頭皮的柔軟程度可以用Juicy 柔軟多汁來形容,即便傷口很寬,縫合時不需用花太大的力氣就能把傷口關起來,也就是頭皮的移動性很好。

 

如果用可吸收線在皮下先固定好,減少表面拉扯的張力,接下來表皮用顏面縫合的細線輕輕把表皮對好吻合,個人的感覺是這類病人幾乎手術後不會有強烈疼痛的感覺,即便會痛也是簡單的止痛藥就呢控制住,不影響睡眠。

 

好像都在解釋FUT其實沒那麼痛,再看看FUE是否真的不痛。

 

說不痛應該是對的,因為FUE的傷口寬1mm,深大約在4~5mm左右。

 

1mm大小的傷口理論上即使有痛覺,也是很輕微。可是也不能說完全不痛。有趣的是
雖然不是像FUT有切開的傷口,FUE如果會有痛感也跟FUT的病人一樣在兩側耳朵後方的頭皮都比較會會有感覺。FUT因為是皮瓣術,要切開縫合,耳後的頭皮緊,縫合時張力也大,痛當然合理,可是FUE只是在頭皮上開個小小洞而已,怎麼也會痛?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正好FUE打洞的地方恰巧是痛覺神經分佈密集的位置,或是個人對疼痛的感覺特別無法忍受。

 

臨床上也遇過FUE手術後痛到無法忍受,連痛三個月的病人,不過這真的很罕見,而且不清楚何以這麼小的傷口反應會這麼厲害。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stock_000005615297small-300x199  

 

十幾年來全世界植髪的潮流主力都是在後腦勺取一長條頭皮的皮瓣術。皮瓣術的好處是經由醫師跟植髪助理人員的分工合作,可以有效率的完成手術。

 

但是在頭皮切割,終究是會留下一道疤痕,而且早期的鑽孔取毛囊,因為取得的毛囊太大,移植後會束在一起,看起來像是一把一把的稻草紮在頭皮上,有了頭髪,可是不自然又不美觀。

 

1989年澳洲雪梨Dulwich Hill 的醫師Ray Woods 開始決心改革植髪技術,因為他身邊有不少人抱著希望去植髪,結果回來卻是身心俱創。

 

Dr. Woods想的方法是根據毛囊原來長的樣子一株一株取出來再移植回去,不但自然,而且毛囊不大,取毛囊的傷口自然也只有一丁點,癒合也快,看來這樣的法子實在再理想也不過了。

 

但這也是最困難的地方,一大把頭髮容易抓,可是要在地板上撿起一根頭髮就沒那麼容易了。更何況是要在頭皮上完完整整地將毛囊整個取出來又不傷“毫髮”,這可是高難度的技術。

 

Dr. Woods本身受過神經外科的訓練,有豐富的顯微手術經驗,因此他把顯微手術的家當全部搬出來對付毛囊,外科用高倍放大鏡,外科用顯微鏡全部派上用場,就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毛囊移植,時間還不能拖太久,還得要快速,精準。

 

Dr. Woods後來終於成功地使用FUE這個創新的方法來幫病人植髪也達到相當滿意的結果。經過了6~7年的臨床揣摩研究,Dr. Woods 在1995年開始在澳洲發表他的臨床結果,2002到2003年更跨足到美國發表他的成就。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很吶悶,為什麼已經有十幾年歷史的手術方法一直到現在還是只有極少數的醫師在做?

 

沒錯,這正是癥結所在,Dr. Woods在澳洲或美國發表他的手術成果,根據個人了解他並沒有真正將他自己的手術心得及方法公諸於世。

 

即便是澳洲或美國的醫師也都是從病人的傳述當中知道有這麼一位醫師用這種創新獨特的方法取毛囊,Dr. Woods在他自己舉辦的會議裡只是提到這種手術的好處,並沒有真正提到“方法”,我想可能連用什麼樣的器械都沒提到。

 

醫生也都是聰明人,從耳聞的方法跟看到病人的手術結果多半也能猜想是怎麼樣動手術的,從2002年開始美國醫師也陸續發表關於FUE(毛囊摘取術)的方法。

 

不過美國一開始發展FUE的情況跟澳洲也有點像,因為是競爭激烈的市場,即便大家努力發表結果,願意真正把手術的器械跟know how教育其他醫師,還是寥寥可數。

 

另外還有一點,要在頭皮成千上萬的毛囊中迅速取得理想的毛囊移植,又不能有閃失,光是靠手動的器械的確很困難,這跟投籃罰球要求百分之百命中一樣,即便是nba選手也沒有人生涯罰球命中率百分之一百。

 

一直到2009年開始有醫師使用電動鑽幫助醫師提升效率之後,FUE手術才又慢慢露出一線曙光,一開始的時候也有醫師持反對意見,認為拿個電動鑽不停地在頭皮上打洞這算哪一門子手術。

 

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原先反對的醫師們慢慢安靜了下來,甚至還推出自家廠牌的電動鑽,百家爭鳴。即使事情演變到這種地步,FUE在植髪醫師的圈子裡一直都還是小眾市場,個人覺得醫師手術的時間及效率是個很大的關鍵。

 

在本地也有不少病人反應為什麼他們到植髪診所裡咨詢,都能感覺到醫師雖然會做FUE,口氣上卻希望病人做FUT,直接動刀取頭皮手術。重點在於FUE的速度跟效率都遠遠不及直接取頭皮的FUT。如果改作FUE,時間會倍增,請問如果您是醫師,會想做哪一種? (待續)

 

文章標籤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植髮機器人 ARTAS 在兩年前發表後,接下來又要有大動作,明年2014年即將進化成可以扎洞的植髮機器人,距離完整版的植髮機器人又更靠近一步。

這次在國際植髮學會ISHRS第21週年年會,製造植髮機器人 ARTAS美國原廠公司Restoration Robotics在會期當中特別邀請全世界已經參與或即將參與的植髮醫師一起來分享經驗。

擔任演講的紐約皮膚科醫師Dr. Robert Bernstein在會中發表了關於植髮機器人ARTAS可能演進的時間表。

目前植髮機器人ARTAS預計在明年第一或第二季推出可以扎洞的配備以及輔助醫師設計病人髮型的軟體,希望能讓醫師跟病人有更好的溝通,否則種了多少根頭髮會有多濃密的感覺病人很難憑想像了解手術後的模樣。

至於扎洞,目前預估應該一小時能達到2000個洞的效率。

至於終極版的植髮機器人,從取毛囊到扎洞,植入一口氣完成預估是在2018年可以面世。

Dr. Bernstein 甚至開玩笑說,大概到2023年也輪不到他上場,機器人自己就能上台幫自己演講推銷自己。

這次會議在舊金山海灣旁邊的water bar 舉行,bar裡有柱狀透明的水族箱,還能欣賞連接San Francisco 及Oakland 的Bay Bridge的燈光show~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裡指的是把體毛或鬍子種到頭皮上。

 

這次在舊金山舉辦的國際植髮學會可以看出來有一個明顯的趨勢,那就是FUE的重要性已經不可取代。2002年時被提出時,因為器械工具還不成熟,很多人想嘗試,因為過於費時耗事,多不得其門而入,從2009年醫師們紛紛開發電動鑽的FUE以取代手動器械,終於能夠有效提升速度及效率,當然手術必要的配備如高倍穩定的外科手術放大鏡及每一種工具的使用技巧及練習仍是不可或缺。

 

FUE的難度雖高,但是也讓醫師有機會獨立完成植髮手術(當然還是需要技術人員幫忙),聘請技術員不易的診所或醫院也紛紛投資金錢時間來研習這項技術。

 

FUE也因為取毛囊的範圍大幅增加,醫師們也不用擔心取完頭皮後手術縫合關不起來的問題,相對毛囊的來源也來得豐富許多。

 

對於某些禿頭嚴重的病人,像是第六,七期的病患只用自己頭皮剩下的毛囊可能不夠用,要想恢復整頭茂密的頭髮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不過這一類病人如果鬍子或體毛很多倒是不失為另類的頭髮來源。

 

但是鬍子或體毛也不完全是萬靈丹。先得考慮跟頭髮的顏色,粗細,捲曲,還有質感是否匹配。中了一堆格格不入的毛囊到頭皮上,如果跟原有的頭髮不相容,可能對病人來講可能是另一種災難,當然頭髮可以靠染燙來改變顏色及卷度,但也不是人有那個閒功夫做整理。

 

體毛移植最大的關鍵在於粗細是否夠分量,如果不夠粗,根本沒戲唱。要科學一點就直接用測量工具量粗細,簡單一點就跟病人保持一點距離觀察病人其他部位的體毛是否濃密粗細夠分量,如果要很近才感覺得出來,肯定是行不通。                         

 

另外也要選擇生長期的毛囊,才容易看到及時的效果,休止期的頭髮當然也會長回來,只是還得多等一段時間。

 

當然能用頭髮來補頭髮還是最佳選擇,除非真的無髮度,才來准備取其他部位的毛囊,因為體毛的存活率一般不比頭髮,大部份只有50~75%,其中又以鬍子表現最優。

 

下回如果看到毛手毛腳又留著烙腮鬍的禿頭病人,再也不用怕無髪度囉。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在參加舊金山國際植髮學會前,特別飛到Boston拜訪了植髮機器人ARTAS發明人Mohan Boddurul, 

 

今年四月Mohan辭掉在Restoration Robotics的工作,重新回到學校修MBA,Mohan這回選的學校是遠離老巢舊金山灣區的美國東北部名校MIT Sloan管理學院。

 

Mohan的教授Jose Santos也是工程師出身,但很快就轉換跑道到管理工作,Joe(雖然原名是Jose,不過他喜歡人家叫他Joe)的專長是管理工作,尤其是關於國際企業的全球整合及創新的管理工作,還曾參與幾件大型國際企業的管理改革,其中還包括了幫忙Carlos Ghosn 將瀕臨破產的日產汽車起死回生。

 

這回托Mohan的福,讓我這個門外漢有機會跟這位國際管理大師吃飯閒聊(其實很多時間都是強忍著時差,硬撐住眼皮不要睡著。)

 

席間聊到機器人取代人類工作的事情,Mohan提到IBM的超級電腦WATSON對肺癌及攝護腺癌的診斷率90%比醫師的60%還高,那人類還要醫生做什麼?

 

另外加州Mountain View 有一家新創公司推出抽血機器人Veebot借助超音波及電腦可以更精準地抽到血減少不必要的嘗試錯誤。當然Mohan自己發明製造出來的植髮機器人ARTAS也預計在五年後可以完成所有的植髮步驟,

 

看來有越來越多的工作即將被機器人取代,尤其是重複性質高的醫療工作在這幾年pattern recognition 的技術突飛猛進之下似乎這樣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不過Joe倒是很樂觀地說,等到那時候就要整個改變醫師的訓練,醫師的工作就不單純只是治療疾病這擋勞心勞力的工作,而是可以善用電腦這些輔助工具來讓醫師做更理想的決定,也讓醫師們真正去瞭解病患究竟除了疾病之外,心理層次的問題,這樣反而能夠讓整個診斷或治療的過程更能貼近病患需求,更符合人性。

 

總而言之,機器人或電腦都是輔助醫師的工具,畢竟決定最後治療還是醫師,而且治療的對象還是病人。Joe這番話真是提醒了我們,在追求高科技的同時,所有的醫療行為或甚至是商業行為模式其實都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這些高科技產品只是幫助我們能夠更方便清楚的溝通,減少人類因為精神或體力的極限造成的失誤,來改善我們的生活。

 

機器人或電腦都是在幫助我們活得更像人的工具,而不是要把我們也同化成機器人。

 

文章標籤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字上看起來有些矛盾,一般人的刻板印象是年紀越大,頭髮越少,禿頭越厲害。



禿頭越嚴重,也意味著植髮手術需要植入更多的頭髮,病人才會滿意,怎麼會說年紀越大對植髮結果越容易滿足。



事實是當年長的人已經習慣頭髮稀疏的自我印象,植髮後即便不像年輕時濃密,卻有讓人改頭換面的驚喜,自然容易提升自信。



反而年輕人如果禿得嚴重,當一次植髮不能達到理想密度時,就容易覺得植髮怎麼會只有一點效果,因為年輕人總會覺得自己本來就應該要有很多頭髮。



對於這類年輕人,在接受手術前要溝通清楚,如果因為費用或是本身頭髮稀疏的關係無法拿到夠多的頭髮,要能讓病人理解可能需要多次手術才能達到大面積頭皮恢復茂密的樣子,如果只做一次的打算,盡量把頭髮集中在希望的部位(一般多是前額),至少這樣每天照鏡子或是照相時心情會愉快多了。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植髮機器人是由位於美國加州 San Jose (原先公司在Mountain View, 去年夏天八月搬到 San Jose ) 的Restoration Robotics 研發製造。2011年4月14日于美國通過FDA認可,2011年9月15日在Anchorage ISHRS 國際植髮學會年會發表,亞洲第一個引進的國家是韓國,于去年八月開始使用機器人植髮。



至於台灣經過長達一年半的流程審查,終於在今天通過衛生署核准,預計在今年秋天即將來到台灣跟禿頭的朋友們一起努力消滅惱人的禿髮問題。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右邊這位大哥很眼熟對吧?沒錯, 是美國副總統 Joe Biden,雖然不是美國一哥,好歹還是檯面上人物 。



Joe Biden 雖然是政治人物,他的頂上問題卻常常上娛樂頭條。



一樣是植髮,跟頭皮顏色接近的頭髮其實是比較吃香的,像Joe Biden 的淺色頭皮配上淺色的白髮,不容易讓旁人一眼看穿像條碼的頭髮縫隙



一般東方人還是淺色頭皮深色頭髮居多,如左邊的照片,頭髮跟頭色差大,如果密度稍稍不足就容易被看穿“條碼”,往往需要種比較多頭髮才會不會露餡。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有點像廢話。但還是得提。



有差不多粗細的病人,植的範圍密度也差不多,兩個人效果就是有差。捲髮的覆蓋度竟是比值頭髮來得效果好,也難怪滿意度高。



反過來也常遇到頭髮稀疏的病人為了掩飾特別去把頭髮燙卷,或是燙成玉米鬚,為的就是不要讓頭皮曝光太多。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頭髮的密度固然重要,粗細也是影響植髮結果的一大因素。



頭髮因人而異有粗有細,粗者可達90㎛,細的只有60㎛,即便頭髮粗的人,也不是每一根頭髮都一樣粗,同一根頭髮在不同的位置測量也會有不同的粗細。



看圖不難理解,90不過是60的一點五倍,可是遮蔽的面積卻是1.5X1.5= 2.25倍,感覺差很多。



因此頭髮粗的人,如果種60到70根頭髮能夠蓋住禿頭的部分,到了頭髮只有60㎛細的人而言,可能就得要有100或甚至120根頭髮才會有一樣的濃密感。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密度當然很重要,但是還有其他的因素也會影響植髪的結果。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中海行的禿頭要植髮應該是最容易計算的啦。不是圓形就是橢圓形。



既然如此簡單,放在最後才提,一定有它的道理。



因為不管是口服柔沛(finasteride ),或是外用落建(minoxidil) 對於這個部位是最有效的。



畢竟可移植的頭髮數目是有限,當然要做最有效的運用。




不是地中海型的禿頭不能植髮,只是如果是年輕人,禿的程度不嚴重,會建議先口服外用藥物一段時間觀察,如果效果不彰,再來考慮手術植髮。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前額禿一直往後跟頭頂的地中海禿連成一氣,可以大略地用橢圓形面積計算來評估。

也就是長軸×短軸×π×1/4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錯,如圖所示,前額禿只要會算三角形面積,底乘以高除以二,把左右兩個三角形面積加起來就對啦。

很多人或許會想算一邊就好,再乘以二不就得了。

信不信由你,雖然人理論上是左右對稱的動物,前額禿還是常常左右禿得不一樣。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個人觀察,一般需要70~100根頭髮覆蓋在1平方公分的頭皮上才不容易被看穿。



當然,頭髮粗的人不用70根就已經覺得很滿意,細又軟的人既便補到90~100根, 有可能還是覺得差了那麼一點。



密度並不決定一切,但是要先掌握住密度才有條件討論其他的因素。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