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資料夾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簡單說,三種:遙控,輔助,全自動



Teleoperated systems 醫師遠端操控機器手臂


如達文西手臂,將醫師的手指動作傳達到人體內的機器手臂以進行精密的手術。



Interactive systems 輔助互動型,機器人協助醫師將手術做得更精密


像是大多數的骨科機器人MAKO , ROBODOC,配合3D影像以及電腦的分析,讓醫師可以選擇最理想的人工關節,並得以做精細的切除手術,減少不必要的破壞,及術後併發症。



Acitve systems 機器人自己動手,醫師在一旁監督


只要輸入病人的影像資料,醫師修正某些參數之後,機器人就能自己動手術或治療病人。像是Accuray 的Cyberknife 及Restorations Robotic 的植髮機器人ARTAS。發明ARTAS的Dr. Mohan Bodduluri曾很自豪地說ARTAS是全世界唯一能自己動手治療病人的機器人,雖然未臻完美,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整個植髮手術可以被全部自動化的時候,會是另一番光景。

照片是外科醫師用達文西手臂摺紙飛機練習使用技巧。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文裡的 “医院”乍看之下跟我們的醫院只是寫法不同,其實實際上的意義也有差別。



大家看日劇裡的大醫院都叫病院,不會叫醫院,因為日本規定要叫病院,最少要有20床,20床以下只能叫医院。所以日文裡的醫院充其量代表了診所或是小醫院,而非我們想像的大醫院。



接下來問題來了,之前提到的“順天堂大学医学部附属順天堂医院”明明是大學的醫學中心有1000多床為什麼還是叫医院而不叫病院。



順天堂的創辦人佐藤泰然最早是為了將外來的西方醫學建立起教育系統而創辦的私塾,當時日本的西方醫學 多是 由長崎荷蘭商館的荷蘭人傳入因此西醫也稱為蘭方医学或紅毛流医学,又因為大量導入外科手術的概念,因此又叫紅毛流外科。



之後佐藤泰然退休由他的養子佐藤尚中接手,創立順天堂医院。佐藤尚中認為日文裡的病院僅代表收容病人的地方,而實際上醫院的真正功能是“醫治”病人,因此堅持使用“医院”而不用傳統的日文“病院”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次在皮膚科門診看到雀斑的病人或是陪同病人前來的親友臉上長雀斑都忍不住會主動建議治療。因為雀斑治療後的效果往往是立竿見影。其他的斑點像曬斑,老人斑,顴骨母斑,肝斑對雷射或脈沖光的治療反應都不會像雀斑這麼討喜,往往還會合併有術後反黑問題,還得靠其他口服外用藥物治療一段時間。

如果發現臉上的斑點是很年輕的時候就出現(通常是國小),這些斑點的境界明顯,也就是色素的邊緣跟正常皮膚之間可以很清楚分出界線,這樣的雀斑不妨請教你的皮膚科醫師是否能用鐳射治療。

通常這類的病人一治療完,身邊的親友馬上就會圍上來問在哪裡做的。

當然做完鐳射之後還是得好好做防曬,避免復發。雀斑的病人大概有三成左右五到七年以後會需要再追加治療。

植髮 陳建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